6月25日,在县委统战部积极推动下,义乌市中太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与屏门乡、胡桃坑云裳尚品侨助工坊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三方合作正式启动。此次合作是屏门乡深入推进“发挥侨优势助力共同富”实践行动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侨界资源赋能乡村产业,为缩小“三大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签约仪式现场气氛热烈。中国来料加工联盟会负责人围绕侨助共富模式,详细介绍了义乌市中太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布局与长远发展规划,深度剖析了侨界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的创新路径,为在场人员开拓全新思路。“此次签约不仅是企业与乡村的‘联姻’,更是侨界力量参与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为乡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屏门乡相关负责人说。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前往胡桃坑云裳尚品侨助工坊实地考察。屏门乡领导及工坊负责人就生产规模、运营模式、带动就业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据了解,该工坊创新采用“强村公司+经纪人+农户”模式,由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户参与,形成“家门口就业”的共富机制。该工坊投产后,预计可为屏门乡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熟练工人日收入可达80元,年助农增收约150万元。
此外,该工坊的辐射效应已初步显现,吸引多个乡镇洽谈物料外发加工合作。预计项目全面铺开后,可带动我县150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制衣产业,年工费发放规模达350万元,真正实现“放下锄头进车间,拿起针线变巧匠”的就业转型。
此次合作不仅为屏门乡侨助工坊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侨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我县将持续推进“发挥侨优势助力共同富”系列活动,推动更多优质侨资项目落地乡村,让侨界力量成为助力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引擎,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搭建侨企与乡村的对接平台,优化政策支持,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让共同富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屏门乡也将以此项目为样板,探索“侨助工坊+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